《世界经济展望》

全球经济变化不定,未来前景依然黯淡

2025年10月

虽然短期预测值略有上调,但随着新出台的政策慢慢成为各方关注 焦点,预计全球增长仍将疲软

新的政策措施重塑了当前环境,全球经济正在相应作出调整。由于有关各方随后达成了协议并重置了相关安排,加征关税的一些极端情况得以缓解。但整体环境仍然动荡,支持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动的临时性因素(如前置效应)正在消退。

因此,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高于2025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但仍低于政策转变前的预测。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的3.3%下降到2025年的3.2%和2026年的3.1%,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约为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略高于4%。预计全球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但各国之间存在差异: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水平,且风险偏向上行;而其他国家通胀将处于低位。

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偏向下行。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的加剧以及劳动力供给冲击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财政脆弱性、金融市场的潜在调整以及制度的侵蚀可能会对稳定造成威胁。

我们敦促政策制定者通过可信、透明和可持续的政策恢复信心。贸易外交应与宏观经济调整相结合。财政缓冲应加以重建。央行独立性应予以维护。结构性改革工作应当加大力度。正如第二章所示,各国过去为改善政策框架而采取的行动取得了积极效果。正如第三章所示,产业政策可以发挥作用,但各国应充分考虑采用产业政策所涉及的机会成本和权衡取舍。

facebook sharing button
facebook sharing button

增长率预测

报告章节

第一章:全球前景与政策

随着世界进行调整以适应保护主义和割裂状态加剧的环境,全球增长预计将放缓,增长前景依然黯淡。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将进一步下降,但一些国家的通胀仍将高于目标水平。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偏向下行。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的升级可能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受到的冲击如果大于预期,可能会减缓经济增长,尤其是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技能短缺的经济体。财政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可能与借款成本上升和主权债务展期风险增加相互作用。科技股的突然重新定价可能对宏观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关键经济机构的独立性受到压力,可能会破坏健全的经济决策。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可信、透明和可持续的政策来恢复信心。

第二章:新兴市场的韧性:好运使然,还是托政策之福?

近年来,新兴市场面对避险冲击展现出了显著的韧性。虽然有利的外部环境(好运气)促成了这种韧性,但政策框架的改善(良好政策)在增强新兴市场抵御避险冲击的能力方面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执行和信誉的改善,减少了当局对外汇干预的依赖,央行对财政干预的敏感性降低并保持了对国内信贷环境的影响力。展望未来,拥有稳健框架的国家在政策上面临的权衡取舍较为容易,这些国家也能更好地应对避险事件。相比之下,如果货币紧缩政策被推迟,尤其是当价格压力持续存在时,框架较薄弱的经济体可能出现通胀预期脱锚的风险,且将面临更大的产出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高昂的外汇干预只能暂时予以缓解;对于拥有稳健政策框架的经济体来说,开展此类外汇干预的必要性较低。

第三章:产业政策:管理权衡取舍以促进增长并增强韧性

各国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产业政策来支持战略性部门和企业,以此重塑它们的经济。其动机包括提高生产率、降低关键部门(尤其是能源部门)对进口的依赖,以及增强韧性。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内产业快速启动,但其效力对难以提前确定的具体部门特征十分敏感。此外,产业政策也带来了权衡取舍的问题。推动战略性部门的在岸生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价格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债务高企和公共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能带来巨大的财政成本。即使部门层面的结果是积极的,产业政策也会低效地将资源从非目标部门抽离,从而产生负面的跨部门溢出效应并降低总体生产率。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谨慎的定向和实施、强大的机构、互补的结构性改革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