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in (1403 words) Read

政策制定者希望各国之间能够实现无障碍的无缝数字传输

 

在印度尼西亚岛西南海岸的岩石之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巴厘岛海神庙。在这座寺庙旁边是一排销售艺术品、手镯、纱笼和其他商品的纪念品摊位,等待着游客前来购买。

一副2美元的太阳镜吸引了一位购物者的眼球。在摊位后面的玻璃柜台上,贴着一张已经褪色的黑白打印二维码。买家可以使用手机钱包应用程序来扫描它。客户输入金额,并向摊主展示交易的确认屏幕信息。于是,销售完成了。这一过程没有现金易手,也没有刷卡。

这种无缝衔接的二维码支付在东南亚十分常见。这种支付的大规模采用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时,政府敦促商家减少现金使用。对客户来说,这种支付十分方便;对小企业来说,这种支付比使用正式的读卡设备更简单,成本更低廉。

“QRIS”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家二维码标准,由中央银行和支付协会于2019年制定,小企业处理500,000印尼盾(30美元)以下的款项时免收费用。其结算是即时完成的。而超过上述门槛时,交易的成本也仅为0.3%。

但存在着一个问题:QRIS交易仍主要限于在国内使用。如果使用来自印度尼西亚之外的手机钱包,则可能无法完成付款,没办法购买那副太阳镜。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Nexus全球支付(NGP)是一家由多家中央银行于2025年4月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旨在改善跨境连接。该机构的临时主任本杰明·李(Benjamin Lee)表示,各国的国内即时支付系统在东南亚曾经发挥了变革性的作用,但监管机构和企业随后“开始认识到有机会将它们连接到一起”。

一方面,双边的连接正变得越来越多。泰国和新加坡于2021年率先将二者的即时支付系统连接到了一起。新加坡和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印度尼西亚最近宣布了与该地区以外的中国和日本建立二维码连接的计划。另一方面,在NGP的带领下,各方正努力为多边连接建设基础设施,以便通过共享节点和通用系统进行各种形式的跨境即时支付。

移动支付创新

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快速数字化并受到中国、印度的启发后,东南亚正在推动移动支付的创新。2010年之后,该地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在数十亿美元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数字出行、餐饮、电子商务平台激增。

尽管如此,当时仍然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摩擦来源:支付。东南亚地区的卡、尤其是信用卡使用率较低。因此很难为在线交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只有一小部分线下商家能够安装读卡机。大多数小笔日常交易使用的都是现金,即使在大城市也是如此。

数字平台需要一种更好的转账方式——不仅用于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转账,还用于在他们自己的由司机、快递员和卖家组成的生态系统内部转账。如果大多数网约车司机都从乘客那里收取现金,那么平台就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提成。

中国的阿里巴巴和印度的Paytm等首创的数字钱包成为了东南亚的解决方案。它们使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存储资金,从而能够轻松支付乘车、餐饮或在线订单的费用,不必再使用现金。

起初,每个平台都构建了自己的闭环系统。应用程序内部及其合作伙伴之间的支付能够顺利进行。这对平台来说是高效的,但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则是碎片化的。监管机构很快认识到需要一种开放的标准化基础设施,以便实现跨平台、跨提供商的数字支付。

整合与标准化

新加坡率先推动了这一举措。2017年,新加坡银行协会推出了PayNow系统,这是一种用于点对点转账的即时支付系统(IPS)。新加坡金管局的首席金融科技官肯尼思·盖伊(Kenneth Gay)表示,其目标是“为新加坡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一种安全、简单、快捷的支付交易方式”。

与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类似,PayNow系统能够向仅使用手机号或国民身份证号的人以及使用其唯一实体代码的企业进行电子转账,可全天候实时免费进行。

新加坡还扩展了现有的电子转账网络(NETS),以支持常规线下商店的二维码支付。这些系统共同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互联的支付环境——一个不仅仅依赖卡或专有钱包的支付环境。

其他国家紧随其后。马来西亚推出了DuitNow系统,泰国也推出了PromptPay系统,二者都遵循与新加坡类似的方法,支持UPI式的转账;印度尼西亚则推出了BI-FAST和QRIS。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以国家标准统一国内支付,并建立公共基础设施以供私人金融科技企业使用。但盖伊表示:“由于依赖多家代理行和其他中介机构,大多数跨境支付仍然缓慢、不透明且效率低下。”

将各国的即时支付系统正式连接起来将消除碎片化;此外,根据新加坡金管局的说法,这么做还可“将廉价、快速、无缝支付的好处从国内扩展到跨境领域”。出行人士和为之服务的众多商家会欢迎标准化国家二维码系统之间互操作性带来的便利。

如果通过相互连接的即时支付系统,让使用手机或身份证号的人们可以进行跨国转账,则将带来更大的变革效应;不仅如此,这对于该地区许多依赖在他乡工作的亲戚汇款的家庭来说,也将是一个福音。

Nexus项目

东南亚的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已开始意识到:发展单个的双边连接过于耗费资源。“每次连接都需要实现两个即时支付系统之间的技术一致性,并确保二者国内政策及要求的一致性,如在数据隐私、安全、制裁筛选等方面,”盖伊说。为了在2021年实现PayNow-PromptPay的连接,多个利益相关方花费了三年时间,开展了广泛合作。

在将多个即时支付系统连接扩展至更广泛的多国网络时,使用一种多边支付网关解决方案,可以提高效率——这正是央行和监管机构联合成立Nexus全球支付的原因,它是一个旨在实现国内即时支付系统连接方式标准化的网关。

“Nexus项目的想法最初是在新加坡创新中心构思而成的,”李表示。该项目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项倡议,旨在推广新的技术,以实现更安全、更快速、互联性更强的金融体系。他解释说,即时支付系统的运营机构无需为每个新加入的国家建立一个自定义的连接,而只需与Nexus建立一次连接,即可触达网络中的所有其他国家。

与双边连接一样,通过Nexus进入单个节点需要共同的技术标准,包括涵盖数据隐私、反洗钱安排的通用运营标准及流程;也需要一种能够保护所有利益相关方利益的、具有一致性的商业模式。

李说,现在该项目势头正劲。“大约在两年前,就在印度尼西亚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该地区各国走到了一起,并将地区支付连接的想法列为一个优先事项。如今,这项工作使得Nexus全球支付得以建立,且各方都希望将该网络扩展到全球其他感兴趣且准备就绪的辖区。”

Nexus全球支付目前重点关注基础工作,以构建功能并实现Nexus的上线。新加坡金管局的盖伊表示,预计今年将任命一家技术运营商来建设和运营该网络。他说,“预计Nexus上的第一笔实时跨境交易将在2027年左右实现”,之后,其还将扩展到其他感兴趣的国家。

未来一瞥

跨境功能能否得到大规模采用,取决于政府、央行和金融科技企业之间能否实现持续合作。较小的银行也需要不断改进,否则有可能会在支付行业的快速转型中落后。

金融科技企业Finastra专门帮助银行满足最新的技术和监管要求,其负责亚太地区支付的董事总经理阿伦·基尼(Arun Kini)表示,东南亚的许多银行仍然“使用着陈旧的系统来运营”。基尼指出,银行可以通过利用新兴的即时支付系统受益,但它们的受欢迎程度也会“成为银行的瓶颈”,给那些没有技术对其加以利用的机构带来了挑战。

因此,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Nexus全球支付要实现跨境支付的新格局,让民众、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轻松开展跨境转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此同时,创新技术仍在涌现,不断满足日常的需求。

最近从中国和印度传到东南亚的最新发明有哪些?带有二维码的便携式4G音箱。其可语音确认收款金额,使商家无需目视即可确认交易。它非常适合在繁忙的环境中进行移动支付,例如巴厘岛海神庙道路两旁人来人往的旅游摊位。《

纳丁 • 弗赖施拉德(Nadine Freischlad)是常驻东南亚的一位作家、翻译、内容策略师。

文章和其他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IMF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