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亚太地区展望
面对内外部的多重挑战,亚太地区经济体在2025年展现出了韧性,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超过了预期。然而,美国加征关税和保护主义抬头很可能会减少对亚洲出口的需求,并最终对其近期经济增长造成拖累。在各国国内,增长趋势放缓和社会紧张局势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面对这些因素,通过开展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将至关重要。这些改革措施应包括:支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服务业发展,提升金融中介效率,减少资本错配,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为防范未来冲击完善政策框架。
第二章:重塑价值链:深入推进亚太地区贸易一体化的理由
过去几十年,亚太地区贸易经历了迅猛增长,但随着2025年美国大范围加征关税,全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本章的证据表明,亚太地区供应链对关税差异反应灵敏,这在2018年至2019年美中贸易紧张局势期间已有体现——当时,贸易紧张局势促使生产活动从中国迁移到了一些具备有利条件的经济体。虽然近期的贸易政策变化加剧了风险并带来了重大挑战,但这也凸显出深入推进亚洲区域内一体化所蕴含的未开发潜力。模拟显示,无论是在亚太地区内部还是全球范围内,减少贸易壁垒都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当局需要出台帮助劳动者平稳过渡的配套政策,以确保实现包容性的成果。促进贸易开放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辅以提高竞争力的改革,是维持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关键。
第三章:投资效率和资本配置:金融结构的作用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放缓和全球贸易割裂趋势加剧,凸显出亚太地区各国加强国内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必要性。亚太地区较高的投资率一直依赖于有利资本密集型增长的金融结构,但近年来,资本错配有所加剧,投资回报持续下降。这些趋势部分源于金融中介效率低下(金融机构更青睐规模较大但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而不是规模较小但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和债务滚动的现象增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策应通过为更广泛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支持对不可持续债务及时重组来改善金融中介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拓展融资工具对于实现资本高效配置变得至关重要。此类改革将促进实现普遍增长,优化资本配置,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刺激内需,并推动经济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