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和传统金融可以共同繁荣,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紧迫需求提供资金,但前提是要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则
加密货币行业正在经历加密资产寒冬的阵痛。
诸如比特币和以太币等代币已经贬值了四分之三,而主要的加密借贷活动和投资公司已经破产。
但公平地说,传统金融(TradFi)也并不景气——加密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群体口中的“TradFi”是指经济金融领域的保守派。当前,通胀位于40年来的最高水平,一场战争破坏了国际货币体系,一场能源和大宗商品危机引发了饥荒和政治动荡,创纪录的高温也暴露出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缺口。
现实是:双方彼此都需要对方。
去中心化金融和加密资产若想被主流接纳,就必须融入一些维护传统金融稳定的监管与自我监管做法。但全球经济当局也迫切需要探索去中心化金融和加密资产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全球经济中的诸多问题。
一个关注领域是高度中心化的能源行业。
想一想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进行的谈判——其旨在提高石油产量并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全球油价的飙升。全球多国领导人必须迎合一位非民选领袖的利益,以应对这场影响着我们所有80亿人的经济危机——这是中心化问题的一个缩影。
另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其限制了其对克里姆林宫实施制裁的能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去年科洛尼尔管道运输公司(Colonial)的输油管道被迫停运,当时,黑客利用了6000万人依赖该管道输油这一事实,大肆勒索赎金。再一个例子:2017年的飓风玛丽亚在摧毁了几条高压输电线后,使90%的波多黎各人断电长达数月之久。
对外部事件的脆弱性——电力系统的设计人员将其称为缺乏“冗余”——是倡导可再生能源以应对气候危机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我们迫切需要实现我们能源模式的分散化。太阳能、地热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是废热和能源回收是这一问题的答案。它们来源于本地,应用规模可大可小。
但是去中心化能源与去中心化金融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认识到,全世界对我们这场能源危机反应不足,这不是因为技术的失败,而是融资的失败。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智库“气候政策倡议组织”估计,全球在2019至202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投入了6320亿美元资金,而这远低于其所说的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每年4.5至5万亿美元资金。
而这并不是因为缺乏意愿——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致力于实现远大的碳减排目标。问题是,投资者找不到足够多的、对其回报和影响有充分信心的项目。
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两个要素:一是迅速做出投资决策所依赖的可靠信息,用于衡量和预测结果;二是持续、灵活的用户需求来源,这将使有关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而二者都可以通过去中心化金融和加密资产的开源开发者群体所推动的金融创新来解决。
绿色融资的潜力
迅速做出投资决策所依赖的可靠信息,可能来自有关技术即刻将数据转换为可交易资产的能力——这是其自动化、近乎即时点对点结算,及其按任意规模、价值定义独特数字单位的能力的结果。从相似的绿色债券来看,其效率提升空间可能十分巨大——绿色债券需要多层官僚机构参与其中,且其以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生成和验证的回溯型数据为基础。
有了加密资产技术,配备有可验安全传感器和基于区块链的跟踪系统的发电厂就可对其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验证,然后立即将该信息表示为唯一的一次性代币。
在去中心化金融的环境中,这些代币可用作贷方的抵押品。在结合了可编程加密货币、稳定币或央行数字货币后,这种模式便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类似证券的资产。随着政府和遵循ESG原则的企业对经验证减碳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围绕这些代币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流动资金池,从而形成气候行动所需的深度资本市场。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各种项目的融资成本。想象一下卢旺达的一个偏远社区正在建设一个由去中心化金融资助的太阳能微电网来为新的灌溉系统供电,你就会了解它的潜力。
此外,还存在着需求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根据规模经济,卢旺达的微电网必须至少达到2兆瓦的装机容量才能是财务可行的,但新的灌溉系统只需要500千瓦。那么这个用电量不大的贫困社区需要如何来弥补这一不足?
答案是比特币——这对那些近期参与纽约等地活动、呼吁禁止“浪费性”的工作量证明采矿的人们来说,似乎是违反直觉的。
与其他能源的用户不同,比特币挖矿与地理位置无关,挖矿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作业。他们会很乐意吸收任何社区的多余或浪费能源,只要它的价格足够低,让他们有利可图并具有竞争力。
最便宜的能源形式是什么?根据定义,它是可再生能源。根据剑桥替代金融中心的数据,53%的比特币网络已在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不是因为矿工是利他主义者,而是因为他们在追求利润。
既然比特币价格已经暴跌,而英特尔的全新Blockscale专用集成电路(ASIC)将为挖矿者提供大量的廉价芯片,低成本能源的存在将成为挖矿者扩张计划的主要因素。
只要监管机构不阻止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就会发现,挖矿者们有意愿成为其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他们将同意预先签订大型能源合同,为发电站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并承诺在社区耗电较低时消耗多余的电量,以平滑电网的峰谷波动。采矿可以使电力经济具有可预见性和可行性。
公平地说,余下47%的比特币网络排碳量很大。剑桥另类金融中心的中期估计是,整个网络目前每年消耗约84太瓦时的电力,约占世界总耗电量的0.38%。这是因为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算法是高度能源密集型的。这就是为什么权益证明系统(其能源密集程度要低得多)的支持者提倡使用不可替代的代币等数字资产。
不过,不管你喜不喜欢,比特币都不会消失。当一个地方禁止采矿时,它只会移往另一个地方,就像2021年时一样——当时,中国实施比特币禁令,随后该行业大部分迁往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地。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监管让比特币消失,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引导其转向可再生能源——或远离化石燃料能源。现在是时候制定明智的能源政策,取消对污染发电厂的补贴,并吸引比特币挖矿者向可再生能源的提供方做出长期资金承诺(并满足其社区的最低能耗门槛)了。
这里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扩张,而是也包含去中心化。我们不要学习萨尔瓦多的例子——该国政府利用一家国有的地热发电站开采比特币,并将收益留给自己。相反,发展中经济体应该鼓励挖矿者与基于社区的太阳能微电网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传播财富并提高发电能力,以实现社会目标和电网的冗余。
监管的重新思考
以上并不是说加密资产行业不存在问题。该行业近期出现的金融风险传染问题凸显了投机文化的危险——这种文化催生了不受约束的杠杆和诈骗。利用匿名特性,通过洗盘交易和其他拉高抛售骗局来抢占市场的情况尤其严重。这都需要更清晰、更有效的监管。
但我们应避免将现有中心化金融体系中的过时监管模式应用于运行十分不同的去中心化加密资产项目上。如果我们使用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尝试让分散的、无领导的开源开发人员群体对他们所从事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用户负责——则可能增加而非降低风险。
近期金融风险传染的三大来源都是中心化金融服务(CeFi),这包括加密货币借贷平台Celsius、加密货币经纪商Voyager Digital和三箭资本(Three Arrows Capital);另一个重大失败则是加密货币Terra Luna,其事实上是一场庞氏骗局,只是名义上的去中心化金融而已。迄今为止,Aave和Compound等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项目都在这场激烈的压力测试中表现出色。
但去中心化金融还存在其他重大风险。加密资产安全公司Immunefi估计,2022年第二季度因智能合约被破坏和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达到6.7亿美元。如果去中心化金融要赢得新的追随者,则需要为用户提供更有力的保证,确保他们的资金安全。
这里的窍门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监管机构应对中心化金融服务的管理者提出更严格的委托要求——将其视为经纪公司或其他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但对于去中心化金融的运营而言,监管机构应与业界合作,建立自律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应利用业界的技术优势,融入去中心化结构之中。一些设想包括扩大“漏洞赏金”(奖励识别、修复漏洞的开发人员),对软件定期开展强制审计,以较高频度对杠杆和抵押模式开展压力测试。
最重要的是,关于何为去中心化体系、如何确保试图向此方向发展的项目妥善推进等问题,我们需要形成共识。
简而言之,来自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金融领域的所有相关方都必须首先就框架和通用术语达成一致,然后再制定标准和规则。要这么做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这么做。毕竟这事关重大。
文章和其他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IMF的政策。